看着克兰河水又开始结冰,周海纯想起了最初来到新疆阿勒泰的情景。那时候也是冬天,阿勒泰大雪封山,雪最厚的地方能过腰,即使在市区里,雪也比自己的家乡哈尔滨要深得多。手里拿着地图,看着窗外的雪景,当时的他觉得有些茫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三病房副主任周海纯来到新疆已经9个多月了。今年2月,他作为黑龙江省第三批援疆干部,被选派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从事医疗支援工作,担任院长助理的职务。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6月,同是医生的妻子郭蕊珠带着两个儿子也来到了这里。夫妻两个,一个用中医中药给当地牧民治病,并正在创建全国首家哈萨克民族医学现代康复医疗中心,另一个牵头筹划哈萨克民族医学急救队,并正在筹划首家哈萨克民族医急救中心。他们现在还是听不大懂牧民的语言,可周海纯说,他看得懂他们的笑容,这笑容一定会让自己永远铭记于心。
尽医生职责 为牧民服务
初到阿勒泰的一天,当地医生喊着周海纯一起去牧民家里出诊。出发到一半路程时,由于路面积雪太大,车辆行驶困难,当地医生说:“今天的雪太大了,没办法开车去,只能骑马。”这是周海纯第一次骑马,白雪皑皑,两个多小时的骑行,周海纯渐渐找到了骑马的感觉,听着当地的医生边走边说,“这么大的雪,咱们的克兰河水明年肯定很充沛,牧民们要高兴了。”
第一次出诊来到的村子在戈壁边缘,一个村子十几户人家,没有医疗资源,靠着牧民的身体素质,虽然很少生大病,可特殊的气候和生活习惯,很多牧民都有关节炎、颈椎病或是膝关节疾病。天寒地冻、季节交替时,这些“老毛病”常常让牧民疼痛难忍。
经过在医院调研病例病案,周海纯发现这里的牧民多数被风湿寒痹症困扰。哈萨克医医院人才比较短缺,一些当地医生只能用几个固定的中药方为患者治疗,做不到“辨证施治”,草药房里连常用药都不全。他积极与院方沟通,组织补充了200余种包括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等适应阿勒泰地区牧民患者服用的中草药,以及针对失眠等症的酸枣仁、锻龙骨等中草药。与此同时,他还因地制宜运用“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为这里的患者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配合循经刮痧,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牧民天性粗犷,很多人固执、不听劝,可这位援疆医生的认真和执着却让很多牧民言听计从。一位非常有名的骑手乌木提就是由于“不听话”让很多当地医生头疼,可他却偏偏最听周医生的话,服从治疗的同时还乖乖戴上了护膝。当地医生说,周医生的“温针灸”不仅治愈了乌木提的病,还温暖了牧民的心。
引进新理念 造福阿勒泰
经过一段时间的门诊工作,周海纯发现,由于气候及哈萨克民族的饮食结构等原因,当地哈萨克居民脑出血、脑梗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但相应的哈萨克民族医学现代康复医疗尚处于空白。对于脑神经疾病而言,现代康复治疗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程度。而哈萨克民族大多数牧民由于不能用汉语交流,难以到其它地区的康复中心诊治,常常延误治疗。他暗自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为哈萨克族群众服务的现代标准的康复医疗中心。
他的想法得到了黑龙江省援疆指挥部以李兵总指挥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在黑龙江省援疆指挥部医疗队队长王国栋局长的全力协调和指导下,在当地医疗部门及哈萨克医医院的支持下,这个惠民工程逐步开始落实。
为此,周海纯也投入大量精力,他所在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康复学科专科建设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为周海纯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他牵头设计的这个康复中心能为患者提供包括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在内的各种现代化康复治疗,同时仍保留药浴、放血、推拿等民族特色的传统治疗方法。他还严谨地把无障碍设计等现代理念有机融合到康复中心整体设计中,使包括电梯、扶手、坡道和厕所在内的基础设施对中风偏瘫患者都可以无障碍地自如使用。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哈萨克医医院南区新院址的“康复中心”预计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能够同时容纳百余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周海纯将针灸、康复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临床经验带到了阿勒泰。卡里哈尔·也斯木汉是一位牧民,因脑干出血导致双眼眼肌麻痹,不能独立生活,辗转乌鲁木齐等多地求医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听说来了援疆医生,卡里哈尔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这里。周海纯接诊后,经过深入了解病情,决定采用双眼眶内电针治疗,这也是目前治疗眼肌麻痹垂直型眼球震颤唯一的有效方法。治疗20天后,卡里哈尔固定体位眼球震颤消失,双眼可以进行内收和外展动作,并痊愈出院。卡里哈尔拉着周医生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要是早点来,我就不用遭那么长时间的罪了,太感谢你了。”
夫唱妇相随 共筑援疆梦
阿勒泰地区居民比较分散,急救水平与需求量相比捉襟见肘,尤其是当地哈萨克族人比较多,语言沟通不易,有时候说不清地址,这对急病或是外伤患者来说非常危险。建立一支哈萨克民族专业急救队,是周海纯的又一个想法。他想到了担任黑龙江省120急救中心分中心主任的妻子郭蕊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郭蕊珠于今年6月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阿勒泰,加入到援疆工作中。很快,郭蕊珠就凭借丰富的急救经验和管理经验,开始筹划首支“哈萨克民族医学急救队”,紧急救护中心也正在筹建中。
周海纯和郭蕊珠一心扑在医院里,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年仅7岁、2岁的两个儿子在家没人照顾,于是,周海纯的父母也来到阿勒泰,加入“援疆队伍”。两个孩子刚来到阿勒泰时没有小朋友,也没有玩具,很不开心。后来爷爷奶奶来到“新家”后,他们才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周海纯不仅在医疗学术上对阿勒泰哈萨克医学提供了帮助,在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上也为哈萨克医药带来了新进步、新变化。他的心愿是在援疆工作期间,不仅要提高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的医疗水平,还要教会当地医生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为阿勒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入疆以来,周海纯带领当地医疗骨干为哈萨克医医院开展医疗新技术10余项。同时他积极在院内成立科研协作小组,帮助地区哈萨克医医院申报国家民族医药学奖项1项、自治区重点专科项目1项,指导科研课题10余项。
“参加援疆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两个词的含义,一个是担当、一个是使命,作为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守护群众健康的责任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一年半的援疆时间是有限的,但带给我的精神财富却是无限的。”周海纯感慨地说。
现在,阿勒泰和自己的家乡哈尔滨一样,又进入了漫长的冬季,虽说在天气预报上两个地方温度差不多,可周海纯总觉得还是阿勒泰要更冷一些。不过,如今在周海纯的眼里,克兰河美极了,他与牧民一起祈祷今年的雪更大一些,希望明年充沛的河水带给阿勒泰丰收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