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工作动态 | 思想政治工作大讨论 | 文明建设 | 大学文化 | 学团在线 | 思政理论课 | 社科研究 | 先进典型 | 统一战线 | 普法园地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思想政治工作大讨论>>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学深悟透“两会”精神 推进“两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2020-06-05 12:38  

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教师积极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以分散自学、集体备课、专题辅导、交流研讨、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学深悟透“两会”精神,推进“两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两会”召开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热切关注“两会”动态,积极收听收看“两会”盛况,进行自主学习。学院各教研室多次开展集体备课,及时将“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坚定“四个自信”。6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还通过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两会”精神集中学习研讨。会上,学院教师高凤清教授做“两会”精神主题报告,就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全面系统解读,就如何将当前疫情防控、中美贸易战、涉港国安法等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深入讲解和指导。学院8位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就学习落实“两会”精神做主题发言,聚焦“人民至上”的历史维度、“六稳”“六保”中蕴含的治国理念、从“寒门扩招”看教育公平、民法典护航新时代美好生活、从两会看决胜脱贫攻坚、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从两会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用“互联网+”改善医患关系等主题,从多层次、多角度纵向深挖,阐释和解读“两会”精神。会议对学院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切实增强学习落实“两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学习、宣传、阐释、贯彻上走在前、做表率,深入推进“两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两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学院教师纷纷表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两会”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授课素材,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履行好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的崇高职责,努力开创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主题发言

“人民至上”的历史维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许佳  

总结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人民至上”是众多热词中的核心。那么如何从历史的维度解读“人民至上”的理念?首先,“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出发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党的全部使命和责任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次,“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初期,亦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信念,才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最后,“人民至上”是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源泉。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也绝不放弃。抗疫为了人民,抗疫依靠人民,是人民至上的突出体现。  

“六稳”“六保”中蕴含的治国理念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 马英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念和思维。首先,“六稳”、“六保”中蕴含着底线思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底线在哪里?人民安居乐业就是底线。“六稳”第一项就是稳就业,“六保”也将就业放在的首位。其次,“六稳”、“六保”中蕴含着全局思维。“六稳”、“六保”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其中核心是就业、关键是企业、基础是产业。抓住市场主体这个关键,就业和民生就有了依托。最后,“六稳”、“六保”中蕴含着长远思维。“六保”既是要保住底线,又是在夯实基础。基础牢固,补上短板,未来才能走得更远。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就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而在这危机中同样孕育着新的机会,在稳住就业、加强民生的同时,把钱花在刀刃上,调整优化结构,在变局中开新局,正是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战略安排。  

两会看决胜脱贫攻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张萍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脱贫16次,提到贫困、扶贫等与脱贫相关的词汇有16次,共计32次;预算报告、计划报告同时提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制定一系列举措,共同勾勒出收官之年的行动图,展现了党兑现全部脱贫这一庄严承诺的决心。7年间,我国减贫93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国还有未摘帽贫困县52个,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200多天,还剩下551万人。具体该怎么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搬迁、协作扶贫、乡村振兴、教育扶贫、保障监督、防止返贫等举措,保证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寒门扩招”看教育公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副主任 栾广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这一举措已经连续七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2012年起,教育部启动了重点大学专门面向集中特困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学子的定向招生,分为国家、地方和高校“三大专项计划”。该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录取学生近六十万人,初步建立起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细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段落,公平发展占据了相当比例的篇幅。我国在教育的起点从1949年80%的文盲率开始,用了25年的时间全面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到2017年我国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所以,教育公平是进行时,涉及到国力、财政投入、文化等一系列问题。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  

民法典护航新时代美好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副主任 孙相娜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将为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注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人们的生活有多复杂,民法典就有多细致,是对人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的全方位保障。民法典是具有基础性的民事法律规范,不是制定的全新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的科学整理、修改完善以及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出针对性的新规定。新编撰的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平等”与“保护”是贯穿民法典始终的立法精神。民法典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回应社会现实需求。例如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益,成为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教研室副主任 谢立敏  

连续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重要的论述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语境中,生态环境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党的初心和使命、宗旨和任务的重大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从来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特别是当前我们面临疫情影响所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习近平总书记仍然频繁强调生态保护,这就充分说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因为生态本身是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人类。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都是绿水青山的受益者,人人也都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只有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的成色才会更足,只有把绿水青山建设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人们才能共享美好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增强自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两会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 任永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入手,倡导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发了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鸣。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全国上下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这种精神,让我们赢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而这种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精神与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指引下,我们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中国不仅向世界各国捐赠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物资,还向22个国家派遣了24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指导塞尔维亚、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进行抗疫。新冠疫情是全人类的共同灾难,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实践证明,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风雨同舟、携手应对,才能取得抗击新冠疫情最终的胜利。  

利用“互联网+”改善医患关系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副主任 赵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城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国医学科学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较好地得到了满足。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却日益紧张,医患纠纷数量显著增多。医患关系紧张是由社会因素、医疗因素和患者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互联网+”可以改变人们沟通交流的即时性、政府电子政务的公开透明度、社会公共服务易获取性等,改变着人与人、人与政府之间的社会关系。医患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作为一种敏感的社会关系,也必然会受到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因而,充分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就诊方式,充分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公共平台,加强宣传引导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两会”感悟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苏娅: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策,为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2020年全国“两会”意义重大。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可在历史发展进步的内在逻辑中寻找答案。科学理论是行动指南。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号角和灯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以人民为中心是根基。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俊:在当前全球疫情和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充分彰显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充分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府工作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传递出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坚定信念和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习、宣传、阐释、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上走在前、做表率,及时传递“两会”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之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教师宗立华:今年的“两会”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政治盛会。会议的亮点之一就是处处彰显着人民至上的鲜明理念和价值追求。这种鲜明理念和价值追求首先体现在敬畏生命中,“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其次体现在福泽民生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深深根植人民。这是对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真实的诠释,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最生动的写照,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医学伦理学教研室教师王宜静:2020年全国“两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特殊背景、特殊节点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因疫情防控而推迟召开、会期缩短、形式变化的“非常两会”,也将因为议题重大、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而被写进历史。“六稳”“六保”“稳中求进”等关键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拥有的自信心态、所保持的坚定姿势、所采取的奋进行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及时将“两会”的主要内容渗透到教学中,积极向学生传递“两会”声音,努力培养出有爱国意识,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青年学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刘大伟: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对于坚定信心、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内涵丰富,让我们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有了更深入科学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两会”精神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扎扎实实地把“两会”精神全方位、多角度融入教学中,传递给广大青年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沃野:今年的“两会”是在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了今年发展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思路清晰、内容务实、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刘凌宇:“两会”的召开昭示着我们已经拨开了新冠疫情给国家带来的阴霾,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重新走上了正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19年的伟大成就,并提出了2020年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就业、文化、教育、医疗、民族、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工作重点,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做了整体规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于潇: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饱含希望的季节,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我深刻地体会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努力描绘盛世万象更新的美好图卷,创造着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思政课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阐释好“两会”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王小路:2020年全国“两会”正当其时,令全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要自觉学习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发挥好新时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张鹏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大多数内容都与民生有关,紧紧围绕物价、养老、医疗、就业、环保等民生内容展开,让广大群众看到了一个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彰显浓浓民生情怀的人民政府。在这份政府交给人民的“民生成绩单”中,大多数既定工作都是超额完成,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勇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刘畅:特殊时期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议国是、献良策,面对挑战寻新机,察变局开新局。“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承诺的背后,是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人民至上”里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也体现了我们党历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至高价值追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宿萌: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全体与会人员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世人为之动容。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不会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也不会有无法克服的挑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会变。以“两会”为新的征程,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凝聚亿万人民同心同德,一定会形成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创造更美好的小康生活、奔向更美好的社会主义明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刘晓莹: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随着春天的脚步,降临人民大会堂。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怀着“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理念聚集在此,共商国是。回顾去年的成绩:国内经济平衡,收支稳定,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各地改革顺利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等等,这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是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跟人民同心同力,我们就有跨过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排除万难披荆斩棘的力量。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变化,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贾延林: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户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给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在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兜底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坚定了各界对打赢这场硬仗的信心和决心。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剩余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脱贫,就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用互联网拓宽农特产品销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教师孙瑶:2020年全国“两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担负使命、集思广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在这次非同寻常的“两会”上高度统一,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谋划发展思路清晰,部署工作重点突出,回应了各方关切,充分展现出党中央战胜疫情风险冲击、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艰难险阻的信心与决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教师韩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在“两会”中代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也让人民受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潮流风起云涌的今天,总揽国家全局时能够顺应民意、回应呼声、不负期待。在学习“两会”精神的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的权力观、执政观有了更高层次、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疫情中临难不避夺关隘、拥抱希望勇向前的坚定信心,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教师郭映彤: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举国关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党员,我热切关注“两会”动态,积极收听收看“两会”盛况,认真学习和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通过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我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在思政课教学中,我更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教师孙悦:今年全国“两会”代表所说所想所谈紧扣时代、民生,反映群众呼声。“两会”通过的《民法典》更是当今法治社会中法律规定与时俱进的典范。《民法典》针对互联网时代暴露出的“校园高利贷”、“人肉搜索”、“隐私泄露”等新问题,出台利率不能超过正常范围限定、个人隐私信息不能贩卖等新法律规定,这必将遏制不良现象的出现,引领社会新风尚。“两会”代表通道上代表们讲述的身边事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鲜、贴近生活的新素材。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在授课中也融入了“两会”新内容,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引领新时代青年学生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博宇 

关闭窗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宣传统战部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