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研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不断思考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历程。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这是思政同行们常称的“中发16号”。时隔12年,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分别召开本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一时间高校思政工作引发大家热议,一些改进建议不断见诸报端网络,这是继2004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又一次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高了政治站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是压力,更是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那么我们高校目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呢?这一思考让我联系起辽宁日报2014年11月13日一则新闻《大学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
新闻背景:缘起网友的一则留言。2014年10月21日,辽宁日报官方微信以《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题开展征集,后台共收到300多个微故事。一位叫Kiko的大学生的留言说:“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我们一个老师,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如果中国真像老师们讲得这么灰暗,我们毕业之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谁来给予我们建设这个国家的信心和力量?”
辽宁日报的记者2014年9月奔赴东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先后在高校召开了七场座谈会,听了近百堂人文社科类专业课,整理形成近13万字的听课笔记。大家被老师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责任意识所感动。但同时,“呲必中国”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大致可以概括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一是缺乏理论认同。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将毛泽东与古代帝王进行不恰当比较,解构历史,肆意评价;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屑一顾,动辄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归结为理论的失败。二是缺乏政治认同。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调;片面夸大贪污腐败、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政治基因缺陷。三是缺乏情感认同。有的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让学生做无聊的“仲裁”;把“我就是不入党”视为个性,显示自己“有骨气”;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做论据,吓唬学生“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
对于高校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想应该深入分析其原因。我认为:一是重业务轻政治思想素质。近些年,高校重视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成果,忽视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够。二是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缺少社会实践的真情实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三是缺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没有很好的把中国梦与自己的理想有机结合,缺少讲好中国故事和唱响主旋律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如何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师要坚持“四个统一”?
第一,要探寻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一是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加强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渠道。二是坚持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提高中年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四是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考核和使用。把政治思想素质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岗位年度考核,人才引进等环节,把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
第二,要坚持“四有”好教师标准,是做好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指针。习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时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我们做好高校教师主导信仰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做好老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二是做好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三是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应是智慧型的老师,能够在学习、处世、生活、育人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四是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第三,要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培本固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信仰的本源,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因此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我们历史的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就必须为这个信仰,克服